济宁肿瘤

其实预防乳腺癌常吃五类美食食疗可摆脱妇科病

2022-04-19 15:08:27 来源: 济宁肿瘤 咨询医生

其实预防乳腺癌常吃五类美食 食疗可摆脱妇科病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乳腺疾病已经成为一种高发的妇科疾病,而且有些疾病还是女性健康的杀手,乳腺癌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实女性朋友想要预防乳腺癌就要从日常生活饮食中做起 第一类:食用菌类 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茯苓等是天然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较强的防癌作用。 第二类:鱼类 黄鱼、甲鱼、泥鳅、带鱼、章鱼、鱿鱼、海参、牡蛎以及海带、海蒿子等,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有保护乳腺、抑制癌症生长的作用。 第三类:水果类 葡萄、猕猴桃、柠檬、草莓、柑橘、无花果等,不仅含有多重维生素,而且含有抗癌和防止致癌物质亚硝基胺合成的物质。 第四类:蔬菜 与主食合理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如番茄、胡萝卜、菜花、南瓜、大蒜、元葱、芦笋、黄瓜、丝瓜、萝卜和一些绿叶蔬菜等。 第五类:牛奶及其制品有益于乳腺保健,可以补充钙 谷类如小麦、玉米、大豆及一些杂粮均有利于健康。大麦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纤维素。可溶性纤维素可帮助身体对脂肪、胆 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并降低胆 。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并预防癌症。坚果是食物的果仁和果种,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可起到抗癌的效果。 11种食物帮助女人轻松预防妇科病 补充高铁食物 贫血:补充高铁食物 因为周期性失血以及生育等原因,约有三成以上的女性都存在轻度缺铁性贫血。长期贫血容易导致卵巢功能下降,对女性健康造成影响。 补血养血可谓是女性一生的“功课”。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食物不仅含铁量高,而且容易吸收。医学专家特别提醒,女性在经期时要尽量少喝浓茶和咖啡,以免其中的单宁酸抑制铁的吸收。 喝些加蜜热奶 经期不适:喝些加蜜热奶 下腹疼痛、腰膝酸软、身体倦怠、睡眠不安及情绪烦躁等症状,是女性经期经常遭遇的身体不适。妇产科专家最近发现,女性在月经期间每晚临睡前喝一杯加蜂蜜的热牛奶,可减轻或消除经期的种种不适。 因为牛奶中的钾可以舒缓情绪,并具有减轻腹痛、防止感染、减少经血量的作用;蜂蜜中所含的镁可镇定中枢神经,帮助消除女性在经期中的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痛经:吃点香蕉 香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而维生素B6具有安定神经的作用,不仅可以稳定女性在经期的不安情绪,还有助于改善睡眠、减轻腹痛。 玉米含镁 偏头痛:多吃含镁食物 偏头痛好发于育龄女性,特别是从事脑力工作的女性。研究发现,有些偏头痛患者的血液中镁含量极低,如果在饮食上注意摄取富含镁的食物,如小米、荞面、豆类、香蕉、坚果及海产品等,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 常吃鱼类 抑郁:常吃鱼类 由于受内分泌激素变化的影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研究发现,经常吃三文鱼、沙丁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可帮助女性缓解抑郁情绪或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因为这些鱼中富含的ω-3脂肪酸具有抗抑郁作用。 豆制品 雌激素下降:摄取豆制品 雌激素是女性体内重要的性激素,当它在血液中低于正常水平时,会使女性的生殖功能和性功能都受到影响,还会使心脏失去保护。 大豆中所含的异黄酮是一种类雌激素物质,可弥补体内的雌激素不足。 每天喝500毫升豆浆或吃100克以上的豆制品,如豆腐、腐竹等,可有效调节内分泌功能,促使雌激素恢复正常水平。 多吃蒜类 霉菌性 炎:多吃蒜类 经常食用蒜类的女性不容易患上霉菌性 炎。 因为大蒜中富含蒜素、大蒜辣素等物质,它们是含硫的天然杀菌物质,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可抑制白色念珠菌在 内的过度生长和繁殖。 全麦食物 乳腺病:多吃全麦食物和海带 一项研究发现,育龄女性在饮食中多摄取全麦食品,能使雌激素在血液循环中保持适宜水平,避免雌激素水平过高而引发诸多乳腺疾病。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能刺激垂体前叶分泌黄体生成素,促使卵巢滤泡黄体化,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因此,经常食用海带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 红皮蔬果 妇科 :多吃红皮蔬果 红苹果、红辣椒等红色蔬果中含有某种天然植物化学成分,可以有效抑制一些妇科 细胞的生长,同时降低它们对雌激素的反应性,因而具有预防妇科 的作用。 此外,洋葱、紫葡萄等蔬果也具有类似的功效。 高钙食物 卵巢癌---多吃高钙食物 大量调查发现,摄取足量钙质的女性比摄取钙质较少者患卵巢癌的概率减少54%。因为充足的钙质有助于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因此,女性应注意适当补充高钙的食物,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妇女每天钙的摄入量应达到1000毫克。这就需要每天坚持喝牛奶或奶制品,常吃豆制品、小虾皮、小鱼、海带及荠菜等食物。 乳腺癌---常饮红酒 研究表明,红葡萄皮和葡萄籽里含有一种天然的抗癌物质,可避免雌激素水平过高,刺激乳腺组织,使其发生恶变。 因此,女性每天喝适量的红葡萄酒(一小杯即可)或吃一些葡萄,其中的天然成分有助女性预防乳腺癌,同时还可预防心脏病。 12种因素最易导致乳腺癌 月经 月经初潮早,规律性月经建立时间短,以及绝经年龄晚,是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统计显示,初潮年龄在11~13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比17岁后月经初潮的妇女高2~3倍。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绝经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3倍;绝经年龄小于45岁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仅为绝经年龄大于50岁妇女的1/3。行经40年以上与行经30年以下者相比,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一倍。 另有研究表明,双侧卵巢在35岁前切除与自然绝经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大约降低60%。 生育 大量研究显示,初产年龄晚、产次多、足月产次少,均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30岁以后妊娠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20岁妊娠者高25倍。生育3~5胎者比生1~2胎者乳腺癌的发病率高5倍。第一次生育在35岁以后与第一次生育在20岁之前妇女相比,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倍。生育者比未生育者患乳腺癌危险性小,但差异不大。 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病危险,因哺乳期内分泌的改变,不利于乳腺上皮细胞的癌变。 流产 对此因素尽管有争议,但一些专家的观点值得重视:在至少怀孕一次的妇女中,有人工流产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妇女高50%。这种危险性的增加,不随人工流产次数或妊娠史而变化。研究表明,流产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0岁者,患乳腺癌危险性大1.75倍。 饮食 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腰围与臀围比值大,体脂含量高等因素,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发病率。 国外学者报道,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患乳腺癌的风险,是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者的2倍。发胖年龄越早,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越大,肥胖是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美国妇女膳食中40%为脂肪,故易患乳腺癌。我国城市调查表明,牛奶、奶制品摄入过多,是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脂肪会使雌激素与催乳激素升高,从而剌激乳腺上皮细胞恶变,故脂肪有促癌作用。绝经后妇女肥胖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远比体瘦者高。 乳腺癌的危险性还随腰围与臀围的比例(正常0.87以下)增加而迅速增加,且与绝经前后无关。绝经期后妇女体脂发生变化,体脂体重和非体脂体重的升高,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另外,身材高大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矮小者高2倍,主要是因为生长激素有促癌作用。饮用绿茶,服用β胡萝卜素,以及食用大豆、白菜,均可降低体脂、体重,减少乳腺癌发病率。专家建议少食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 家族史 研究表明,妇女有第一级家族乳腺癌史者,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3倍,同时这种危险性又与家属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以及单侧或双侧病变有关。从总体上看,有发病年龄小以及双侧乳腺癌家族史者,发病危险增加。 烟酒 许多专家认为,女性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诱因。加拿大专家指出,尤其青春期妇女,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更大,概率高出2/3。月经初潮后5年内开始吸烟的女性比不吸烟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9%。吸烟一方面增加雌二醇在肝脏的代谢,使其血清浓度下降,从而降低患乳腺癌危险;另一方面,吸烟后的代谢产物直接损害乳腺上皮细胞,导致乳腺癌发生。但总体来看,后者的作用远远大于前者。据报告,吸烟妇女非哺乳期乳汁中存在着诱癌物与辅助致癌物。 射线 放射线与乳腺癌发病有关,其危险性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大。 早在二战结束时,受美国日本广岛与长崎投掷的 爆炸影响的幸存者中,乳腺癌发病率大为增高。 临床观察发现,接受放射治疗与检查者,乳腺癌发病率均增加。年龄越小,射线导致乳腺上皮细胞癌变的危险性就越大。故应加强对放疗病人的随访。 激素 长期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乳腺癌危险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长期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有人发现,卵巢未切除的妇女,且应用雌激素总量大于1500毫克者,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未用者的2.5倍。有意思的是,专家发现,长期上夜班的女性与上白天班者相比,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是后者的1.5倍。这可能是与夜班女性长期暴露于人造灯光下,抑制了体内褪黑激素与雌激素有关,从而诱发癌症。 运动 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降低乳腺癌发生率。其机制为,运动可调节月经周期,改变卵巢激素的产生,从而降低乳腺癌发生率。即使体重不变,但坚持中等强度运动的妇女,其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明显降低。那些每周至少锻炼4小时,并连续12年以上者,或10年内高强度运动每周平均24小时者,乳腺癌发病率均下降。 紧身 外国学者用3年时间调查发现,穿紧身衣易致乳腺癌。有人将这种紧身衣称为“死亡内衣”。 资料显示,一天24小时都穿紧身衣,特别是穿紧胸衣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比不穿紧身衣者高出125倍。这是因为紧身衣,包括过紧的胸罩,会压迫 附近淋巴管,使受压后的淋巴管丧失排毒功能,毒素在体内会剌激乳腺上皮细胞发生癌变。 乳腺疾病 一些学者认为,有乳腺小叶增生、纤维腺瘤或乳腺导管内 状瘤史的妇女,患腺乳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3~5倍,因为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致癌或促癌物质的易感性。还有专家指出,乳腺病家族史及生殖系统手术史,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心理因素 精神创伤、家庭不幸、性格孤僻、抑郁、暴躁等不良心理与精神因素,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这些不良情绪经常造成精神剌激,引起心理应激反应。若患者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则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必然减弱甚至消失,免疫力下降,结果导致乳腺癌发生。国外专家报告,经历过精神创伤或生活挫折的妇女,其患乳癌的相对危险性可升高2~3倍。 (实习编辑:刘榕桢)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