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肿瘤

乳腺癌的对症治疗癌因性疲乏

2022-04-19 12:35:03 来源: 济宁肿瘤 咨询医生

乳腺癌的对症治疗——癌因性疲乏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癌因性疲乏不同于一般的疲乏,它发生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乳腺癌患者出现的癌因性疲乏从体力、精神、心理、情绪方面影响患者,临床上可出现无力、虚弱、懒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沮丧等多种表现形式。 什么是癌因性贫乏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将癌因性疲乏定义为一种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非同寻常的、持久的、主观的劳累感,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描述癌因性疲乏的症状为非特异性的乏力、虚弱、全身衰竭、嗜睡、疲劳。 癌因性贫乏有何特点 癌因性疲乏不同于一般的疲乏,它发生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乳腺癌患者出现的癌因性疲乏从体力、精神、心理、情绪方面影响患者,临床上可出现无力、虚弱、懒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沮丧等多种表现形式。 引起癌因性凭发的因素 引起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点(1)癌症本身:癌性疼痛及其引起的睡眠不良等。 (2)辅助治疗:如手术、放疗和化疗,手术引起疲乏体现在机体损伤所带来的代谢改变与应激反应等。 (3)心理社会因素:由癌症所致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忧伤、失眠或孤独都会导致患者消耗精力并感到疲乏。研究表明,抑郁与疲乏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关系,是引起疲乏的潜在因素。 (4)不良的应对方式:对于癌因性疲乏,乳腺癌患者常持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应该少活动、多休息。但完全静息状态可导致肌肉的分解代谢,因此,过多地休息并不利于疲乏的缓解,而在化疗期间适当增加活动可以有效改善疲乏。 临床如何治疗癌因性疲乏 由于引起癌因性疲乏的因素是多样的,所以在临床上采取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措施时也应该综合考虑。但是临床上力求寻找引起癌因性疲乏最上要的原因,针对这一原因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做到对症治疗,如贫血是现阶段导致患者疲乏的最主要因素,那么就可以采取饮食中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增加氨基酸的摄入和服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来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减轻患行的疲乏。另外,有氧运动是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手段。 乳腺癌患者采取何种方法应对癌因性疲乏 (1)向亲朋好友敞开心扉,告诉他们疲乏带来的困扰,这样有助于让大家了解患者的处境,从而更能有效地提供帮助。 (2)确保充分的休息,但不要过多。有科学研究表明,过多的休息不仅不会减轻疲乏,反而会加重疲乏。有些疲乏患者在白天时很想睡觉,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只需小睡片刻,因为如果白天睡的时间太长,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3)转移注意力,试着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癌症本身及疲乏上。有些疲乏的患者发现,当把注意力转向阅读、听音乐、看电影等休闲活动时疲乏可以减轻。 (4)在日常活动中增加有氧运动。有研究表明,癌因性疲乏可以通过有氧运动而获得有效缓解,尤其是在早晨新鲜的空气下运动是很有益处的。患者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向医生和康复治疗师请教锻炼方式。 重度疲乏患者如何进行能量储存 (1)日常生活 a.尽量保持坐位,平稳呼吸。 b.在浴室内安装扶手。 c.沐浴后穿着绒线浴衣自动吸干水分。 d.上厕所时使用坐便器。 e.桌椅的摆放位置合理,既有富裕空间,又方便使用。 f.在鞋上钉上鞋带和按扣或在衬衫前安上拉链。 (2)家务劳动 a.提前制订1周的家务劳动计划。 b.尽量坐着干家务,并充分使用扶手。 c.避免重体力劳动,如购物、洗衣服等。 d.不要直接提起重物,需要时使用其他方法给予帮助。 e.有疲乏的感觉时马上停止劳动进行休息。 (3)购物 a.提前列好购物清单。 b.使用商店的手推车。 c.避开购物高峰时段。 d.上车时寻求他人的帮助。 (4)做饭 a.使用方便准备的食物或速食。 b.请家人或朋友一起帮忙做饭。 c.坐着准备食物。 d.泡着洗餐具而不是直接刷洗,让餐具自然晾干。 e.合理放置餐具,经常用到的东西应该方便易取。 (5)照顾孩子 a.尽量选择一些可以坐着进行的活动(如画画、看书、玩电脑游戏等),鼓励孩子自己上下楼而不用大人抱。 b.把做家务设计得像做游戏一样,吸引孩子积极参与,条件允许时送孩子去幼儿园。 (6)工作 a.把工作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去做,比较费力的工作可以与身体状况相似的同事轮流做。 b.把工作环境布置得合理、方便。 (7)娱乐 a.跟同伴一起玩,避免一个人单独活动。 b.选择与体力水平相适应的活动项目。 c.活动和休息合理搭配,劳逸结合。 乳腺癌患者适合的运动 乳腺癌患者宜选择自己比较喜欢且比较温和的运动,如游泳、慢跑、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非激烈性的舞蹈、家用健身器材等比较温和的运动。其中,游泳运动需借助水的浮力和阻力,可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让全身得到锻炼,特别是蛙泳,它的运动幅度及姿势对乳腺癌患者的康复很有益处。 乳腺癌患者如何进行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保证安全。在运动初期,要进行护理监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一旦发生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在其运动时给予协助及指导,患者出院后,也应坚持运动,护理人员应给予监督指导。 (1)运动强度:将患者的目标心率视为运动强度。根据卡渥文最大贮备心率百分数法确定目标心率,其公式为:目标心率=(220一年龄一安静心率)×60%十安静心率。首次运动前测定患者个体安静心率,计算目标心率,测算运动强度,每周由护士为患者按上述方法重新测算运动强度。 (2)运动时间:运动前做准备活动5~10分钟,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达到目标心率,自达到日标心率开始计时,运动结束后做5~10分钟整理活动。每天在目标心率下锻炼30分钟,可根据患者体能一次完成或分3~5次完成,间歇时间不计时。运动频率可根据个人情况和运动项目而定,一般每周3~5次。 (3)运动形式:可自行选择步行、爬楼梯或骑自行车等居家运动形式,花费少,而且方便易实施。 (4)自我感觉:自我感觉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如果出现轻度呼吸急促、感到心率轻度加快、周身微热、面色微红、少量出汗,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表明运动超限;如果运动期间呼吸、心率及主观感受无任何变化,心率距“靶心率”相差太远,表明运动未达到增强体质和耐力的目的,还需要再增加强度。 (5)后发症状:即运动过后是否出现不适感觉,也是衡量运动址是否适宜的尺度。一一般在有氧运动之后都会出现周身轻度不适、疲倦、肌肉酸痛等感觉,休息后能很快消失,这些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症状明显,感觉疲惫不堪、肌肉疼痛,而且两天不能消失,这说明中间代谢产物在细胞和血液循环中堆 积过多,下次运动就应该适当减量。 (6)记录有氧运动日记:指导患者每天记录有氧运动形式、运动时间、运动时的心率及主观感受,并与患者讨论运动时的心得,鼓励患者之间交流运动体会,以保证运动的持续性及有效性。 进行有氧运动的注意事项 (1)每次运动前要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使体温慢慢升高,心率提高,呼吸匀速变快,血液循环加快,为运动做好准备。热身活动目的达到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身体微微开始出汗。如果直接进入高强度的有氧训练,由于心血管系统和肺部还都没有进入状态,体温也比较低,肌肉的柔韧性不好,就很容易造成损伤。 (2)每次运动结束后要做5~10分钟的放松运动,逐步减小运动强度,慢慢恢复到安静状态。放松与热身有同样的作用,在运动中,血液循环加快,血液量也增加,特别是四肢部分,如果马上停止运动,血液会囤积在下肢而给心脏造成多余的负担,严重时会影响到大脑供血,甚至出现眩晕和头晕。 (3)有氧运动后,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避免着凉,要及时补充运动所消耗的水分。运动后应做些伸展运动再行淋浴。
TAG: